第2423章 龙潜于渊(78)(4 / 12)

滋养得愈发清晰,字缝里渗出的黑气顺着树根蔓延,让原本该输送养分的年轮都变得扭曲——这些被放大的“独”念,正是断络煞的根源。最触目的是河流底下的暗脉,本该贯通两岸的地下水系,此刻被煞气堵得结结实实,像条被勒住的血管,让两岸的土地都失去了循环的生机。

“不是联系太麻烦,是‘怕被拖累’的念头在心里筑起了墙。”陈砚的指尖划过纳煞镜,镜中放大的断丝露出磨损的痕迹,这些痕迹不是突然断裂的,是日复一日的“懒得管”“不值得”“别沾边”磨出来的:东家看见西家的水渠裂了缝,心想“反正淹不到我”;西家发现东家的种子发了霉,想着“跟我没关系”;孩子们想一起玩耍,却被大人拉住说“别跟那家学坏”——这些细碎的疏离,像钝刀子割线,慢慢把联系磨成了粉末,“人总以为‘独’是安稳,却忘了水脉断了,两岸的田都长不好;人心隔了,谁都免不了孤单。李寡妇卖牛不是心疼牛,是心疼喊了半天没人应的自己;张老三假装没听见,夜里肯定睡不着,这就是断络煞的毒——它让你以为躲开了麻烦,其实躲掉的是互相取暖的机会。”

阿依从行囊里取出冰镜城带回的冰砖,放在连络树的树洞里。冰砖在春风中融化,水珠顺着树干流淌,浸润着枯萎的枝桠。被水珠浇过的络镜突然颤动,蒙着的灰尘簌簌落下,镜中露出几缕被遗忘的亮线:东家小时候偷了西家的瓜,西家替他瞒着,两人一起挨揍;李寡妇的丈夫在世时,总帮张老三修补屋顶;连行脚商人,也曾在大雪天被原上的人收留过,临走时还说“这地方的人真好”——这些被疏离掩盖的羁绊,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得到一点滋润就会发芽。

“你看,联系藏在骨子里,断不了。”阿依指着那几缕亮线,“断络煞能磨断表面的丝线,却磨不掉藏在记忆里的牵连。东家的水渠裂了缝,西家夜里会睡不着;西家的种子发了霉,东家会偷偷换些好的给他;张老三假装没听见,却在第二天给李寡妇送了袋新米,说‘家里吃不完’。这些藏不住的惦记,就是络镜最想照出的真联系。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它把灰擦掉,让这些亮线重新连起来。”

跟着老农往连络树走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个奇妙的现象:家里有老人的院落,周围的络镜丝线断得更少。村头的老槐树底下,几个裹着棉袄的老人正晒太阳,手里的旱烟袋递来传去,你抽一口我抽一口,他们说“年轻时一起扛过枪,现在谁还能真不管谁”,他们脚下的络镜虽然也蒙着灰,却有根金线从这个老人连到那个老人,亮得晃眼——经过岁月沉淀的羁绊,像老树的根,扎得深,扯不断。

“老交情有韧性,能经住疏离的磨。”阿竹的铜镜突然贴近那根金线,镜中映出张老三的记忆:他小时候掉进河里,是李寡妇的丈夫把他救上来,差点没喘过气;他娶媳妇时没钱,是李寡妇偷偷塞了块银镯子,说“先应应急”——这些藏在“假装没听见”背后的亏欠,成了对抗断络煞的微光,“冷漠不是本心,是怕承认自己在乎。断络煞只敢用他的‘假装’做文章,却不敢让人知道他半夜去李寡妇家墙外站了很久,听见她咳嗽就悄悄放下包草药。就像冬天冻住的河面,冰下的水其实一直连着,只要有人肯凿开个洞,两岸的鱼就能重新聚在一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在连络树旁,他们见到了那个假装没听见的张老三。他正蹲在树下,用树枝拨弄着货箱的残骸,树枝上还缠着片干枯的艾叶——那是李寡妇丈夫生前最爱用的驱蚊草。看到陈砚等人,他突然把脸埋在膝盖里:“我不是故意的……那天我儿子在城里打电话,说要买房,我正愁钱,就想着‘别再惹麻烦了’,结果一听见她喊,腿就像被钉住了……”

纳煞镜的青光落在那片艾叶上,艾叶突然舒展,化作无数光点,光点组成李寡妇丈夫的虚影:他把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