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刁钻的考试(2 / 3)

状元郎 三戒大师 2872 字 1个月前

支撑,所以并不矛盾。

回答这么一道问答题,几乎是做了一篇小八股。甚至还他么超纲了,坑爹呢这简直是!

而且因为两场考试合二为一,你如果在帖经墨义上耗时太多,注定会导致最后的压轴大戏——制艺的时间就不够了。

仓促间,势必辞理全崩。

总之,怎么不做人怎么来……

就连苏录也用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做完了二十道帖经、十道墨义。又用了一刻时间,将答案工整誊抄到答题卷上,这才转向最后一道大题——

‘子哙不得与人燕。’

苏录一直以来的习惯,都是一拿到卷子,就先看下最后一题。也不用刻意思考,在回答前面的题目时,大脑就会在后台预先调集相关的信息,甚至进行简单的预处理。

这样等他正式做题时,就不用挖空心思去冥思苦想,直接便可以上手!

此句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是一道典型的‘单句截下题’,所以需结合上下文义理展开论述。如果只论述题目,文章便会义理残缺,文辞再好都不可能得分。

其全文曰:‘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

说的是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导致齐国趁机入侵,燕王哙被杀,子之被擒的事情。

孟子是在批判燕王君臣双方,一个敢让位一个敢接位,所以破题时必须兼顾,不能只批判燕王。

思考至此,文章便在苏录脑海中成型了。

他不禁有些讶然,这题目出得实在是中正平和,可以让每个考生都尽情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比起前面刁钻古怪的帖经墨义题,简直不像一个人出的……

也许就不是一个人出的。

他收摄心神,快速将腹稿落在了草稿纸上,然后有条不紊地修改文字排比格律用典,一切步骤都精密如钟表。

当他检查誊抄完毕,全斋所有学生都还在闷头疾书中……

刘先生看到这个新来的学生,已经在收拾文具了,不禁有些同情,看来这孩子会的不多呀……

唉,这些外校生家里,将转学作为进鹤山书院的终南捷径。

可是当初你考不进来,就是因为水平不够。现在转学进来,难道水平就够了吗?一样会被打击掉所有的自信,很快就被扫地出门的。

可惜苏录闭目养神,看不到刘先生的表情,更体会不到他丰富的内心戏……

又过了一刻,刘先生看到另一个新来的学生也搁下了笔……唉,这个应该会得多点,但是也有限。

~~

两刻之后,院中响起云板声。

虽然学生们已经全都放下了笔,但循规蹈矩惯了的刘先生,还是按惯例道:“停笔。”

然后邓斋长便起身收卷,将三十份答题卷整齐摞放,交给先生。

因为苏录坐在最后一排的靠窗位置,所以他的卷子摞在了最上面。

刘先生扫一眼他的卷子,却没看到料想中的大片空白,反而看到了一行行间距整齐、无可挑剔的姜字体。却又不像印刷体那样死板僵硬,毫无生趣,倒像是最规整的高粱垅亩,行距齐整、横竖有秩而生机暗藏!

引得他不由自主细看起此中书法来,只见单字骨架劲挺中透着骨力,似能承风而立;撇捺舒展如高粱新叶,顺势铺陈却收放有度,尾端锋棱微露,利落如叶片尖芒!

通篇观之,字若成排高粱,各展姿态而气脉相连,瘦硬间显温润,劲健中含秀逸。既得北碑骨力,又兼南帖韵致,在墨香里透着丰收的庄重与舒展。

刘先生当然知道,哪怕是馆阁体,练到一定程度,也依然会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事实上,几乎所有书院学生都家学渊源,自幼苦练书法,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