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闽国政权纷争:内乱不止,动荡不安(2 / 4)

的政权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这种本土士族与军功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王审知时期虽然被暂时压制,但在政权传承和权力分配的过程中,必然会被重新激发出来。

三、“三姓之争”:王延钧的篡位与血色开端

(一)王延钧的上位之路

王延钧是王审知的次子。在王审知在世时,王延钧就表现出了对权力的渴望。他善于结交权臣,通过拉拢禁军将领,逐渐在闽国的权力中心站稳了脚跟。王审知去世后,按照长子王延翰继位的传统,王延翰成为了闽国的第二位君主。

然而,王延翰继位后,开始猜忌自己的兄弟。他担心王延钧等人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王延钧对此不满,开始暗中积蓄力量。他一方面加强与本土士族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与禁军将领紧密合作,准备随时发动政变。

927年,王延钧终于发动了政变。他利用禁军将领的支持,杀死了王延翰,自立为王。王延钧的上位,打破了闽国原有的皇位继承秩序,开启了闽国内部的血雨腥风。

继续阅读

(二)皇权争夺的暴力开端

王延钧称帝后,并没有给闽国带来稳定。相反,他的统治充满了暴力和猜忌。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开始对宗室成员进行打压。他的兄弟们成为了他首要的目标。王延钧害怕兄弟们联合起来反对他,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镇压措施。

例如,他削减宗室成员的封地和权力,将他们置于自己的严密监视之下。对于那些稍有反抗迹象的宗室成员,他毫不留情地进行屠杀。这种残暴的统治方式,使得闽国的皇室内部人心惶惶,权力斗争愈发激烈。

四、疯狂时代:延羲、延政叔侄的兄弟相残

(一)王延羲的暴虐统治与疯狂杀戮(935 - 944年)

王延钧死后,他的继任者王延羲继续了闽国的混乱局面。王延羲在位期间,更加暴虐无道。他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将国家大事交给一些奸臣处理。这些奸臣为了讨好王延羲,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使得闽国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王延羲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对宗室成员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他不仅杀害了自己的兄弟,还将屠刀伸向了侄子们。他的侄子王继鹏(王延钧之子)就是他的牺牲品之一。王继鹏不甘心被王延羲杀害,在部下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杀死了王延羲,自己称帝。

(二)闽国分裂的顶点:闽国一分为二

王继鹏称帝后,闽国的局势并没有得到改善。他的统治依然充满了暴力和腐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延政割据建州(今建瓯),建立了“殷国”,闽国实质上分裂成了两个政权。

王延政与王继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得闽国的百姓深受其害,大量的农田被荒废,城市被摧毁。双方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不断地进行征兵、征税,使得闽国的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同时,这场战争也使得闽国的中央政权进一步削弱,各个地方势力开始崛起,闽国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

五、外敌环伺与内部崩溃:终结的循环

(一)军阀与军士的失控

1. 朱文进、连重遇等底层军官掌权后的短视政策

随着闽国内部的纷争不断加剧,军阀和军士的势力逐渐崛起。朱文进和连重遇等底层军官发动兵变,杀死了王继鹏,控制了闽国的政权。他们掌权后,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稳定闽国的局势。相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推行了一系列短视的政策。

他们大肆屠杀宗室成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潜在的威胁。然而,这种做法却使得闽国皇室的威望彻底扫地,也失去了宗室成员对政权的支持。同时,他们对百姓的搜刮更加变本加厉,导致民怨沸腾。

2. 宗室屠杀殆尽,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