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烽烟起南下避乱(2 / 4)

乌鸦祭 莫坐浅滩头 2676 字 2024-10-25

生气了,颜琴厉声训戒儿子:“延续颜家香火,才是人生最大孝。”“先祖的学问,你在南下沿途要言传身教,将之发扬光大,这也是压在你肩膀上的一道孝义,切记,切记,切记。”

颜琴做梦也不会想到,现实是何等残酷,他还在梦想依靠前方将士的不畏强敌、英勇顽抗,保住山河不破碎,可是第二天即传来坏消息:楚军已经逼进曲阜城三百里。

兵临城下,即将山河破碎,容不得颜琴这个儒者再心存梦想,叫儿子次日一大早携带妻儿匆匆南下逃避战乱。

今日离开故乡,不知何日才能回归故里在父母身边尽孝,颜凤泪眼泛光迈出门槛,携带妻儿三叩九拜,一步一步远离父母而去。

没有直接出城,颜凤携带妻儿朝阙里至圣庙走去,——也就是孔子庙。

——孔子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初建时以孔子故居为庙,规模非常小,是祭祀、纪念孔子的祠庙,古代文人墨客、尤其欲要考取功名的书生必拜的圣人。

前脚迈进庙堂,庙堂上“万人师表”四个醒目大字,立即没商量地跳入颜凤视线,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肃穆地立在眼前。

昔日香火缭绕、香客簇拥孔子庙,今日却是落寞到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叫人慨叹万分呐。——兵临城下,谁还有闲情逸致来这里朝圣孔圣人,还是保命要紧。

点了香烛,给妻儿各分了三柱香,之后颜凤严肃叮咛儿子:“乌儿,俺们马上要南下逃避战乱了,不知何日才能重返故土。你要记住——这个就是孔圣人,是俺们颜家先祖颜渊的恩师。”

小颜乌细小心灵纳闷,不就是一尊塑像吗,有什么好拜的,拜了又不会给俺糖吃。

许愿之后,一家离开了孔子庙,直奔城门。

走出城门,从未出过远门,看到逃亡人群如同蚂蚁搬家,有推着独轮车的,有挑着担子的,有背着行李的,有怀抱婴儿手牵孩儿的;家境好的则坐轿,骑毛驴,骑马的……

瞬息间傻眼,颜凤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偏偏这个时刻出事,出大事,一不留神,一家三口人被挤散,等到发觉已经晚了,喊破喉咙,他妻儿也听不到他喊叫声。急的呀,颜凤整个人是被架在火堆上烤,喉咙冒烟。

最惨的是季氏,被挤散后,吓得六神无主,急得是热锅上的蚂蚁,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理,害怕得蜷缩在一个角落哭泣。

快到黄昏,出城的人少,颜凤一家三口人才找到一块。

颜凤说先回家过一夜,明天一大早再出发,可是季氏固执的执意不肯,说,就这样回去,给二老添不安。——其实她担心回家后,二老听说那么乱,改变主意不让他们离家逃避战乱,她是个要强女人,根本不愿意束缚在二老眼皮底下生活,她要自由自在她要尊严。

当下,一家三口紧接着匆匆上路……

——逃避战乱,远离烽火,背井离乡,离开民不聊生故土,是为了活命,否则,哪天死在这场战乱中都不知道,没人会知道逃亡之路更艰辛,是拿命在搏,命大命硬的人捡了半条命。

夜黑了,逃亡人群亡命地赶了一天路,累得腰酸腿痛,疲惫不堪,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在路边露宿,灌木当床天空当被。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路边小溪、山涧水。

长途跋涉,一个多月后,来到了泰山山脚下。

路边,一个衣裳破烂、年轻妇女怀抱一个骨瘦如柴婴儿,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发出撕心裂肺的悲惨凄厉哭叫和痛斥:

“老天爷哟,你睁大眼睛好好瞧瞧吧,世道这等不公,受苦受难受折磨受伤害的总是贫苦百姓,俺孩儿还不满一岁,眼睁睁活活饿死在俺怀里,天遭雷劈了啊——”

“鲁国乃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