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内斗不休(2 / 4)

复山河 新海月1 4395 字 3个月前

练,群臣齐声回答道。

“诸位爱卿,这么急着过来见朕,不知所为何事?”

永宁帝关心的询问道。

“陛下,勤王大军抵达了通州。

现在前线战事紧急,请您下旨让舞阳侯立即带兵,赶赴前线主持大局!”

兵部尚书罗泽风率先开口说道。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得知北奴入侵的消息后,北地的士绅大户们纷纷外逃躲避战乱。

偏偏大虞基层治理,以士绅豪门为根基。随着这些人离开,基层也乱成一锅粥。

衙门中许多吏员,跟着闪人跑路。许多地方官,直接沦为光杆。一些胆小的官员,也混迹在逃难人群中。

除了少数能力强的官员,组织起了防御外,勉强保住城池外。

北奴南下一路横扫,沿途几乎没有受到像样的抵抗。

寄予厚望的大同镇、蓟州镇、宣府镇,全部都和纸糊的一样,被敌人打的节节败退。

前线战事告急,求援信雪花般从各地飞来。

朝野上下都在向兵部施加压力,逼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旦让北奴打进顺天府,再次兵围京师,后果不堪设想。

舞阳侯的勤王大军,成了兵部上下最后的救命稻草。

“勤王大军千里迢迢的赶来,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

就算前线再怎么紧急,也得要人家适应一二。

据朕所知,上一次两广勤王大军过来,还没上战场就病倒了八千,相当于打残了一个镇。

如果不吸取教训,恐怕勤王大军十成的战斗力,到了战场上只能发挥五六分。”

永宁帝一口回绝道。

登基这些年,年年都在和战争打交道,他也恶补了不少军事常识。

从下旨让各地组建勤王大军开始,“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这些词就频繁在他脑海中浮现。

对舞阳侯率领的勤王大军,他是寄予厚望的。

可不希望这支精锐,因为内部缘故,就这么无意义的消耗掉。

“陛下,军情紧急啊!”

“北虏距离顺天府不足三十里,敌军骑兵一天即可杀到京师脚下。

前线的各路兵马,全部都在勉力支撑,随时可能崩溃。

为了大局着想,恳请陛下,勒令舞阳侯立即出兵!”

罗泽风的话音落地,永宁帝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

不等他做出反应,群臣跟着起身高呼道:“恳请陛下,勒令舞阳侯立即出兵!”

眼前的一幕,让永宁帝火冒三丈。

前线局势危机,他自然是知道的,可群臣的表现,还是突破了他的底线。

口口声声说着战事紧急,实际上背后却有各自的小算盘。

按照惯例,勤王大军抵达京师,肯定要先觐见皇帝。

众人急着过来,摆明是不想他见舞阳侯。

原因非常简单,长城防线一日告破,沿途那么多关隘,都没有发挥作用,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

朝堂上的一众大臣,或多或少都牵扯了一些,没几个人敢说自己完全干净。

从防线被捅破开始,文官们就忙着平账。

可惜有问题的地方太多,以往根本就没有想过会出事,一时半会儿很难清理干净。

皇帝好糊弄,不等于舞阳侯也好糊弄。

勋贵集团如果全力支持皇帝,想搞清楚问题并不难。

甚至锦衣卫本身就掌握了不少证据,没有捅出来,那是锦衣卫上下被折腾怕了。

倘若皇帝勋贵联合,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颗雷一旦被引爆,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整个文官集团都会陷入被动中。

为了团体的利益,哪怕反对和北虏决战的徐文岳,也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