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充当的是冯保大管家的工作。
徐爵和游七,都曾经是四九城里威名最盛之人,甚至许多二三品官员见到他们都要以礼相待。
而在江东之的奏疏里,直接指出徐爵是逃犯,却被冯保庇护,还担任了锦衣卫指挥同知的官职。
看上去这封奏疏是弹劾徐爵,但实际上就是对准冯保。
没有冯保出面,徐爵本该下狱查办。
但因为冯保干预,徐爵不仅没有被下狱,还成为官员,有了官身。
其实,徐爵最初不过是冯保在市井间招募的仆人,早期确实是街头混子。
或许也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也算见多识广,成为冯保的智囊之一,帮他处理许多冯保不好出面的事儿。
至于说逃犯,不过是徐爵靠上冯保后欺行霸市,自然有人上官衙状告。
只不过告的是徐爵,顺天府自然不敢真的拿人,于是该判肯定要判,但是却不敢抓人,可不就成了逃犯。
江东之这告的很是刁钻,虽然不是弹劾冯保,但是却是在清理冯保身边人。
毫无疑问,只要皇帝让人查,冯保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得被拿下。
而这些人知道冯保许多隐秘,后续会如何,自不必说。
“有点厉害。”
魏广德嘴里念叨一句,随即拿起第二本奏疏,是都察院御史李植所奏,这本奏疏就直指冯保,一共列出十二宗大罪,魏广德看了都直皱眉,因为其中居然牵扯到宫里。
好吧,虽然说朝中早就传开的消息,但毕竟都口口相传,并没有宣之于笔尖。
在魏广德看来,这或许才是真正要冯保老命的弹劾。
李植称冯保在掌权期间擅作威福,甚至将皇帝的过失告知太后,导致皇帝被逼写下“罪己诏”,严重威胁皇权。
看看,这得多勇才敢这么写,几乎把冯保已经描述成欺君罔上的逆贼。
至于其他什么贪腐,卖官鬻爵,那简直是小儿科,根本不值一提。
对这两份奏疏,魏广德一口气写了两张票拟,完全一样的票拟,“请陛下御览”,自己的差事儿就算完了。
这个,可不是他可以决定的。
按照传统那什么交有司查办,那不是直接得罪冯保,魏广德可不会这么傻,直接撞上去,就算知道这么些可能引起万历皇帝的埋怨,即便知道冯保肯定要倒霉。
但这个恶人,魏广德也不会去做。
就算皇帝问起,魏广德也只会那裕袛旧人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大家都是裕王府老人,魏广德表现自己念旧,自然也会提醒万历皇帝。
说到底,朝廷虽然有明文律法,可有些东西,并不会真的就按照那上面的要求做,还是要讲究个远近亲疏的。
自己这伙子人,现在还留在朝中的,就他和冯保二人。
等票拟干透了,魏广德才把纸条夹在奏疏上,自然有中书会用浆糊粘在上面,不需要魏广德来做这些小事儿。
至于后面的奏疏,魏广德拿起来看了眼,给事中张世则弹劾王国光“鬻官黩货”的奏疏。
只是粗粗浏览一遍,随即又拿起下面一本,御史杨寅秋弹劾他的数条罪状。
再看下一本.....
六本奏疏,魏广德翻看了六本,前部都是弹劾王国光的奏疏。
终于,到这里,冯保的手段也算是用完了。
下面,又是各地官员报送上来的奏疏。
现在京城的风起才刚开始,或许京畿周围已经传开,可扩散还不太广。
魏广德知道,只要稍微再等些时日,上奏议论的奏疏就会多起来。
不管是指向冯保,亦或者王国光,甚至张居正的,都会出现。
六本,又是六张纸条,魏广德写完等墨渍稍干后,才放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