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把儒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学说混杂在一起,成为所谓“杂家”,用来反对秦国向来推行的商鞅一派法家政策。
在政治上主张继续分封诸侯,保持贵族割据统治的制度;要国君“无为而治”,鼓吹国君首先要“无识”,其次要“无事”,要把精力放在“求人”上,不要放在“治事”上。吕不韦鼓吹这种学说,就是企图从根本上推翻秦国传统的法家政策,反对新兴地主阶级所推行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体制,从而保持他既得的政治权力。
其三,吕不韦包藏祸心,这书还对秦国传统执行的“强本弱末”的地主阶级政策另外作了解释,说“本”不是指“耕耘种植”,而是指“孝”和“贤”,最重要的“本”就在于“得贤”。他这样作歪曲的解释,就是为了反对“强本弱末”的政策。因为原来传统的“强本弱末”政策,就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帮助地主经济发展和抑制商人势力的。吕不韦代表的是拥有大量奴隶的大商人利益,必然要反对秦国这个传统政策。
随后李斯又向秦皇举了一个例子,吕不韦执政期间,曾推行维护旧贵族利益的政策。二十多年有个卫国,建都在阳,吕不韦就出生在那里。秦襄公时,卫因为和秦连横,被魏攻灭了。六年前,吕不韦攻取了魏国的东北部,建置了东那,就把卫国国君的后裔迁到了野王,重新复国,推行了所谓“存亡继绝”的政策。吕不韦此举有点吃里扒外的嫌疑,明面上是在帮助秦国,暗地里却是在分裂秦国疆土。